⒈ 亦作“达材”。亦作“达财”。
⒊ 通达事理的人。
⒈ 亦作“达材”。亦作“达财”。
引《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焦循 正义:“财即才也,才恐其滞而不通,故达之。”
元 姚燧 《襄阳庙学碑》:“世祖 詔即 闕里,聚 孔、颜、孟 三族,置官而教之,以俟其成德达才者。”
明 宋濂 《故熊府君墓志铭》:“自 吴公 纘承 伊 洛 之绪於将坠之餘,完经翼传,扶秘阐幽,所以化导其徒者,多成德达财,出而用世。”
⒊ 通达事理的人。
引《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至 孝成皇帝,达材通人 刘向 子 歆 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録》《略》。”
(1)(动)通;到:四通八~。(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4)(动)告知;表达:转~。(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6)姓。
(1)(名)才能。(2)(名)有才能的人:~子。(3)(名)姓。(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