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例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
英imitate others slavishly and thus lose one's individuality;
⒉ 也作“学步邯郸”
⒈ 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郭象 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成玄英 疏:“寿陵,燕 之邑。 邯郸,赵 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赵 都之地,其俗能行,故 燕国 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 赵国 之能;捨己效人,更失 寿陵 之故。”
《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宋 姜夔 《送项平甫倅池阳》诗:“论文要得文中天, 邯郸 学步终不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若拘拘规傚,如 邯郸 之学步,里人之效顰,则陋矣。”
《歧路灯》第一〇一回:“‘什么古迹?’ 娄朴 道:‘学步桥。’ 盛希瑗 道:‘是 邯郸 学步,失其故步么?’”
⒈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也作「学步邯郸」。
引《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〇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
词语解释邯郸[ hán dān ]⒈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英Handan city;引证解释⒈ 古地名。今 河北省 邯郸市。春秋 时, 卫 地,后属 晋。公元前386年 赵敬侯 自 晋阳 徙都 邯郸。秦王 政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 邯郸郡。三国、魏、晋 为 广平郡,隋 开皇 中改置县, 唐、宋、金、元 因之。引《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汉书·地理志下》:“邯郸 北通 燕 涿,南自 郑 卫,漳 河 之间一都会也。”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邯郸 年少春衫緑,鸣筝竞唱《棠村曲》。”⒉ 战国 赵 都 邯郸,因以为 赵 的代称。引《竹书纪年·显王》:“六年,我师伐 邯郸,取 列人。我师伐 邯郸,取 肥。”《竹书纪年·显王》:“十六年…… 邯郸 之师败我于 桂陵。”⒊ 指《邯郸曲》。参见“邯郸曲”。引《文选·鲍照<舞鹤赋>》:“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张铣 注:“邯郸 善为歌曲。”⒋ 稻粱的一种。引《管子·地员》:“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櫄,其粟大。”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此盖稻粱之属也……其种有大小,古人因名为大邯郸、细邯郸矣。”⒌ 复姓。 汉 有 邯郸义。见《通志·氏族三》。国语辞典邯郸[ hán dān ]⒈ 县名。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平汉铁路经此。
词语解释学步[ xué bù ]⒈ 学习走路。例刚会学步的孩子。英learn to walk;引证解释⒈ 见“学步邯郸”。⒉ (小孩)学习走步。亦比喻学习做,学习从事。引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孩提之举步也,必有保母教之。今国民之学步,亦当如是。”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当我脱离了娘怀,也还不得不在上面学步。”国语辞典学步[ xué bù ]⒈ 学习走路。例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⒉ 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引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