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均田制的意思

jūntiánzhì

均田制


拼音jūn tián zhì
注音ㄐㄨㄣ ㄊ一ㄢˊ ㄓˋ

词语解释

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 ]

⒈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国语辞典

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 ]

⒈  由于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人民流离,户口锐减,土地逐渐集中于少数大地主权势之家。北魏孝文帝为了制止地主强豪的兼并而实行「均田制」。即男夫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又给桑田男夫一人二十亩,身终不还。其后北齐、隋、唐均沿用此制而稍有变革。

英语equal-field system of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北魏 and Tang 唐 dynasties

词语分解

均的解释

(1)(形)均匀:平~|~摊|分得不~。(2)(副)都;全:老幼~安|各项工作~已布置就绪。

田制的解释

词语解释田制[ tián zhì ]⒈  关于农田的制度。引证解释⒈  关于农田的制度。引《周礼·地官·掌节》“道路用旌节” 唐 贾公彦 疏:“乡之田制与遂同,故知旌节是乡遂大夫所授也。”《宋史·食货志上一》:“其田制为三品:以膏沃而无水旱之患者为上品,虽沃壤而有水旱之患、埆瘠而无水旱之虑者为中品,既埆瘠復患於水旱者为下品。上田人授百亩,中田百五十亩,下田二百亩,并五年后收其租,亦只计百亩,十收其三……餘悉蠲其课。”《清史稿·食货志一》:“田制:曰官田。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发现的 吐蕃 文中,有一则关于田制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