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元 孔齐 《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首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亦作“惊慌失色”。 《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词语解释惊惶[ jīng huáng ]⒈ 亦作“惊皇”。引证解释⒈ 亦作“惊皇”。震惊惶恐;惊慌。引《吕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宣和遗事》后集:“帝终日下拜,又饮食不进,惊皇不安。”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愴。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冰心 《南归》:“藻 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国语辞典惊惶[ jīng huáng ]⒈ 害怕惶恐。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道元惊惶奔走,神将赶来环绕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近恐慌 惊恐 惊慌 惊悸 反镇定 镇静
词语解释失色[ shī sè ]⒈ 因惊恐而面色变白。例惊愕失色。诸将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英turn pale;⒉ 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例年久失色。我脑海里忽然涌出许多作家在书中对云的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描写,但一同我眼前亲见的景象相比,却都有点失色了。——《云赋》英eclipse;引证解释⒈ 容貌不庄重。引《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郑玄 注:“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 《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间钞上》:“宴或以家姬作乐,谈笑竟日,未尝一目之,常以拇指搯中指自持,翊旦眎其指,甲痕犹在,盖恐失色於人也。”⒉ 因羞愧、吃惊或发怒而改变神色。引《庄子·天地》:“子贡 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成玄英 疏:“卑陬,惭怍之貌。頊頊,自失之貌。既被詆訶,颜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復常。”《汉书·霍光传》:“羣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明史·毛忠传》:“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曹禺 《雷雨》第一幕:“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作就要敢当。’ 周萍 (失色):‘爸!’”⒊ 泛指改变颜色。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紫草》:“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病久了,她进门有些颤抖,嘴唇惨白失色,头发微乱。”⒋ 犹言丢脸。引《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带累佛面无光,山门失色。”⒌ 指不顾脸面。国语辞典失色[ shī sè ]⒈ 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引《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⒉ 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也作「失容」。引《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近减色 失态 英语to lose color, to turn pale德语erbleichen (V)法语se faner, se flérir, pâlir, blê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