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晋书·夏侯湛传》:“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亦作“金口玉言”。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晏、许普 ﹞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 许武 之弟乎?’ 晏 普 叩头应詔。”
清 李渔 《玉搔头·飞舸》:“这位客人的话,倒是金口玉言,纔説要顺风,这风就掉转来了。”
《何典》第七回:“小姐金口玉言,教我怎敢不依头顺脑。”
词语解释金口[ jīn kǒu ]⒈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⒉ 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⒊ 佛教语。谓佛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引证解释⒈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引南朝 梁 萧统 《七契》:“鄙人固陋,自潜幽藪,必枉话言,敬聆金口。”前蜀 贯休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诗之三:“伟哉 桐江 守,雌黄出金口。”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梅香不住的斟酒,待我与娘子谈心,如今开一开金口吧!”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一幕:“林先生 :(向 李世昌 )马上就去‘拍照片’么?希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世昌 :谢你的金口。”⒉ 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引宋 王禹偁 《初出京过琼林苑》诗:“琼林 侍游宴,金口独褒扬。”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玉音之盟,金口説合。”《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嬴政 说:寡人历来金口不开,开口不改。”⒊ 佛教语。谓佛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引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唐 王维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非夫自得性空,密印心地,见闻自在,宗説皆通者,何以证玉毫之光,辨金口之义。”唐 裴漼 《少林寺碑》:“如来金口之説,连云可庇。”国语辞典金口[ jīn kǒu ]⒈ 不妄言。比喻言语的重要。引《通俗编·言笑》:「启金口,……家语,周朝有金人,三缄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为金口也。」⒉ 对他人言语的敬称。引南朝梁·萧统〈七契〉:「必枉话言,敬聆金口。」⒊ 天子所说的话。引明·高明《琵琶记·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说合。」⒋ 佛教指如来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黄色,故称其口为「金口」。引唐·孟浩然〈与张折冲游耆暗寺〉诗:「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法语bouche d'or, personne éloquente, orateur
词语解释玉音[ yù yīn ]⒈ 敬辞、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英your kind letter;⒉ 清雅美妙的声音。例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尚书大传·召诰》英elegant voice;引证解释⒈ 尊称帝王的言语。引《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宋 苏森 《<栾城集>后序》:“孝宗皇帝 玉音问曰:‘ 子由 之文平淡而深造於理,《欒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⒉ 对别人言辞的敬称。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 杨亿 《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⒊ 清越优雅的声音。引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灵凤抚云舞,神鸞调玉音。”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復传。”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⒋ 磬音。引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兴辟雍之庠序,集国子,修文德。发金声,振玉音。”⒌ 念经的声音。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饗》:“崇禋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⒍ 佳音。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妾 陆氏,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国语辞典玉音[ yù yīn ]⒈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引《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