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浇醇散朴”。
引《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
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词语解释浇淳[ jiāo chún ]⒈ 谓浮薄的风气破坏了淳厚的风气。引证解释⒈ 亦作“浇湻”。谓浮薄的风气破坏了淳厚的风气。引《梁书·武帝纪上》:“夫在上化下,草偃风从,世之浇淳,恒由此作。”宋 陆游 《龟堂杂兴》诗:“散朴浇淳万事新,腐儒空有涕沾巾。”
词语解释散朴[ sàn piáo ]⒈ 见“散朴”。引证解释⒈ 亦作“散朴”。失去质朴。见“散朴”。引《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有名亡实,倾摇解怠。”唐 吴筠 《览古》诗之二:“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