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代公文常以“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结尾,意谓立即按照法律命令办理。后多为道教咒语或符箓文字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执行。
⒈ 汉 代公文常以“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结尾,意谓立即按照法律命令办理。后多为道教咒语或符箓文字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执行。
引唐 韩愈 《曲江祭龙文》:“乃於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神其享佑之,时降甘雨,以惠兹人,急急如律令。”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遂即卧於芦中,呪而言曰:‘捉我者殃,趁我者亡,急急如律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 汉 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 汉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赫赫扬扬,日出东方。此符屏却恶梦,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敕。”
亦省作“急急如令”。 《西游补》第六回:“伏愿 孙先生 大圣老爷 行者 威灵,早飞上界,再闹天宫,放了 虞美人,寻着 唐僧,急急如令。”
⒈ 汉代公文常用的结尾语词,意谓情势紧急,应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办理。后多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
引唐·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词语解释急急[ jí jí ]⒈ 急切貌。⒉ 急忙;赶紧。⒊ 迅急。引证解释⒈ 急切貌。引《北史·刘芳传》:“澹然自守,不急急於荣利,不戚戚於贫贱,乃著《穷通论》以自慰。”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急急於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 见众人急急之状,到问道:‘你等去未多时,如何一齐跑了回来?’”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该号既于十月方出,何以如此之急急耶?”⒉ 急忙;赶紧。引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咱弟兄每急急回家,准备出征则个。”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周祺 看见 刘三公,急急趋前去,热烈捏住 三公 的手,说:‘呵, 三公,辛苦啦。’”⒊ 迅急。引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閒白了少年头。”国语辞典急急[ jí jí ]⒈ 很急切。引《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只见城门已开,关公催车仗急急出城。」《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听了,急急往前奔著走。」反徐徐
词语解释如律令[ rú lǜ lìng ]⒈ 谓按法令执行。汉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后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引证解释⒈ 谓按法令执行。 汉 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后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引《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 汤 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国语辞典如律令[ rú lǜ lìng ]⒈ 如法律命令一般不可违抗,要人按照律令办事的意思。汉诏书檄文末多用此三字,后道教之流符箓亦皆袭用。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