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⒈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引《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圣上日兴太平之理(治),不贡不王者,悉以诛讨,而制度大立,长使僕辈为匪人耶?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 尧 舜 之道耶?”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海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乐,可得以器象求乎!”
⒈ 击壤,比喻太平盛世。参见「击壤」条。鼓腹,饱食而闲游无事。击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饱,有闲暇游戏。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引唐·柳宗元〈与裴埙书〉:「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尧、舜之道耶?」
词语解释击壤[ jī rǎng ]⒈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引证解释⒈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引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⒉ 参见“击壤歌”。参见“击壤歌”。引《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国语辞典击壤[ jí rǎng ]⒈ 一种古代的游戏。将一块鞋状的木片当靶子,在一段距离之外用另一块木片对其投掷,打中则获胜。汉·王充此本为老人闲暇无事时的游戏。后比喻太平盛世。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引《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艺文类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尧陶唐氏引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文选·张协·七命》:「玄龆巷歌,黄发击壤。」
词语解释鼓腹[ gǔ fù ]⒈ 鼓起肚子。谓饱食。⒉ 拍击腹部,以应歌节。⒊ 捧腹大笑。引证解释⒈ 鼓起肚子。谓饱食。引《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唐 岑参 《南溪别业》诗:“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韵》:“在昔鼓腹游,真意非等伦。”⒉ 拍击腹部,以应歌节。引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高歌鼓腹,长笑掀髯,我则待慢登临感慨悦他这箇 仲宣 楼。”⒊ 捧腹大笑。引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窥一斑,聊附於此,以当鼓腹。”国语辞典鼓腹[ gǔ fù ]⒈ 饱食而闲暇无事。引《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居民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 而熙,鼓腹而游。」⒉ 击腹代鼓,以应歌节。引《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伍子胥……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