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前人文艺作品中流传下来的风格、情趣。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⒈ 亦作“流风餘韵”。
⒉ 前人文艺作品中流传下来的风格、情趣。
引清 钱谦益 《<申比部诗>序》:“流风餘韵,可以衣被百世。”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柯敬仲、倪元镇、郭羲仲、郯九成 辈,更倡迭和, 淞 泖 之间,流风餘韵,至今未坠。”
瞿秋白 《乱弹·哑吧文学》:“古文的这种‘流风余韵’,现在还保存在新文学里面。”
⒊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见“流风餘韵”。
引清 钱谦益 《整饬徐淮道兵备岳骏声父九德加赠整饬徐淮道兵备仍前阶制》:“忠臣义士之后,其流风餘韵仅有存者,朕慨然用之,矧其贤而有后者乎!”
清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至於上古以来,圣君贤臣平地成天之绩,良将循吏拨乱反正之功……高人逸士之流风餘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苟非有文以纪之,则又何以昭法戒,而使后之人多识多闻以畜其德!”
⒈ 流传于后世的风俗韵致。明·张颐〈陈伯玉文集序〉:「有唐之兴,文运渐启,虽四杰四友称美于时,然其流风余韵渐染既久,未能悉除。」也作「流风遗韵」。
词语解释流风[ liú fēng ]⒈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气。多指好的风气。随风流行。疾风;长风。引证解释⒈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气。多指好的风气。引《孟子·公孙丑上》:“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宋 叶适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愿成,扶众俊以济艰;及流风之欲泯,忌独洁之胜顽。”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这个时候,小说真成了谴责的工具,小说家真成为人家隐事的侦探者与揭发者了。其流风至今而未衰。”⒉ 随风流行。引《楚辞·九章·悲回风》:“凌大波而流风兮,託 彭咸 之所居。”洪兴祖 补注:“言乘风波而流行也。”汉 张衡 《南都赋》:“弹琴擫籥,流风徘徊。”⒊ 疾风;长风。引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流风惨冽,素雪飘零。”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当阶溅舞衣。”郭沫若 《登阅江楼怀叶挺及独立团诸同志》诗:“閲江楼 上流风远,心绕 延河 烈士园。”国语辞典流风[ liú fēng ]⒈ 流动的风。引申为流传的风俗教化。引《文选·张衡·南都赋》:「弹琴?籥,流风徘徊。」《文选·曹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目,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孟子·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舟车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
词语解释余韵[ yú yùn ]⒈ 遗留下来的韵致。英remaining customs;⒉ 余音。例余韵徐歇。——宋·苏轼《石钟山记》英lingering sound;引证解释⒈ 见“餘韵”。亦作“餘韵”。⒉ 传留的韵致、气韵。引宋 欧阳修 《岘山亭记》:“其(指 羊祜、杜预 )功烈已盖於当世矣。至於流风餘韵蔼然被於 江 汉 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亦犹书法自 六朝 迄 唐,至 褚登善、徐季海 辈,餘韵犹存,风格毋容稍降矣。”⒊ 指遗留后世的韵事。引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微之(元稹 )所遇合,虽涉於流宕自放,不中礼义,然名辈风流餘韵,照暎后世,亦人间可喜事。”明 洪瀛 《秦淮舟泛》诗:“六朝 餘韵赋高楼,极目 秦淮 放小舟。”⒋ 不尽的韵致、韵味。引宋 张道洽 《咏梅》:“老树有餘韵,别花无此姿。”清 曹寅 《雨中和渔村韵》:“饮队妨伶妙,狂歌倩 楚 才。剧怜餘韵在,寒雨滴蒿莱。”⒌ 馀音。参见“餘音”。引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笙歌餘韵依依送,云眼星光闪闪飞。”国语辞典余韵[ yú yùn ]⒈ 遗留的风韵。引宋·欧阳修〈砚山亭记〉:「止于流风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