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
⒈ 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 山东 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 清 末进入 济南 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
引《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説鼓书本是 山东 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説些前人的故事。”
词语解释梨花[ lí huā ]⒈ 亦作“棃花”。⒉ 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⒊ 一种较小的酒杯名。⒋ 指梨花枪法。⒌ 指梨花大鼓。详“梨花大鼓”。⒍ 旧武器名。参见“梨花枪”。引证解释⒈ 亦作“棃花”。⒉ 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引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⒊ 一种较小的酒杯名。引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⒋ 指梨花枪法。参见“梨花枪”。引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⒌ 指梨花大鼓。详“梨花大鼓”。⒍ 旧武器名。参见“梨花枪”。
词语解释大鼓[ dà gǔ ]⒈ 最大和发音最深沉的军乐队和管弦乐队用鼓。英bass drum;⒉ 曲艺的一种,表演者连说带唱,以鼓、板、三弦等伴奏。由于地区和方言、曲调的区别,分京韵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等。英story-telling with drum accompaniment;引证解释⒈ 打击乐器。(1)大型鼓类的俗称。常指我国民间吹打乐、锣鼓乐、秧歌和戏曲音乐中使用的大堂鼓。鼓框四周有铜环,平悬于鼓架。(2)军乐队及管弦乐队中的大军鼓。发音低沉宏大。⒉ 见“大鼓书”。国语辞典大鼓[ dà gǔ ]⒈ 一种曲艺。以韵文演唱故事,其间夹有说白,常有三弦、板鼓及响板伴奏。流行很广,遍及全国。常与地区方言、曲调相结合,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⒉ 乐器名:(1) 中式大鼓,木制鼓框,中部略宽,成桶型。两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径约一百公分,两面皆可击打。演奏时,悬在木制的三脚架上,用於戏曲、歌舞或独奏。(2) 西式大鼓,构造和小鼓一样,体积较大,无响弦装置,直径约四十公分。鼓槌以毡毛、毛片、布或皮革包扎而成。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于鼓架上。原只用于军乐中,后来才用于管弦乐上。英语bass drum德语Basstrommel, Große Trommel (S, Mus)法语Grosse cai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