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
⒈ 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 清 中叶起源于 乐亭县 (今属 河北省 )。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 唐山 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 北京 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⒈ 清中叶一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曲艺,流行于乐亭、唐山及华北地区。表演形式为一人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音调高亢;西路以唐山为中心,唱腔婉转,节奏富变化。
lè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乐了。yuè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2. 姓。lào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词语解释大鼓[ dà gǔ ]⒈ 最大和发音最深沉的军乐队和管弦乐队用鼓。英bass drum;⒉ 曲艺的一种,表演者连说带唱,以鼓、板、三弦等伴奏。由于地区和方言、曲调的区别,分京韵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等。英story-telling with drum accompaniment;引证解释⒈ 打击乐器。(1)大型鼓类的俗称。常指我国民间吹打乐、锣鼓乐、秧歌和戏曲音乐中使用的大堂鼓。鼓框四周有铜环,平悬于鼓架。(2)军乐队及管弦乐队中的大军鼓。发音低沉宏大。⒉ 见“大鼓书”。国语辞典大鼓[ dà gǔ ]⒈ 一种曲艺。以韵文演唱故事,其间夹有说白,常有三弦、板鼓及响板伴奏。流行很广,遍及全国。常与地区方言、曲调相结合,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⒉ 乐器名:(1) 中式大鼓,木制鼓框,中部略宽,成桶型。两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径约一百公分,两面皆可击打。演奏时,悬在木制的三脚架上,用於戏曲、歌舞或独奏。(2) 西式大鼓,构造和小鼓一样,体积较大,无响弦装置,直径约四十公分。鼓槌以毡毛、毛片、布或皮革包扎而成。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于鼓架上。原只用于军乐中,后来才用于管弦乐上。英语bass drum德语Basstrommel, Große Trommel (S, Mus)法语Grosse cai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