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语出《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以“鸣鼓而攻”形容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⒈ 亦省作“鸣攻”。
引语出《论语·先进》:“季氏 富於 周公,而 求 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先生须索鸣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门名教。”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们竟自闭门不出,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⒈ 群起声讨。
引《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词语解释鸣鼓[ míng gǔ ]⒈ 即鼓。⒉ 击鼓。⒊ 借指声讨。引证解释⒈ 即鼓。引《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⒉ 击鼓。引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⒊ 借指声讨。参见“鸣鼓而攻”。引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
(1)(动)攻打(跟‘守’相对):围~|~城|~下敌人的桥头堡。(2)(动)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之。(3)(动)致力研究;学习:他是专~地质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