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千钧之物吊在一根发丝上。比喻极其危急。
例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宋·程珌《丙子轮对剳子》
英imminent peril;
引语本《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係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絶也。”
明 方孝孺 《吴氏二贤母哀辞》:“引千钧兮一髮,以手障兮惊澜。”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一章十七》:“《或问》‘喜、怒、哀、乐,各有攸当’二句,安在‘方其未发上’,补本文言外之意,是别嫌明微,千钧一髮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那捉女学生的警察猛地被一个人一脚踢出好远去。”
引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反安如磐石
词语解释千钧[ qiān jūn ]⒈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引证解释⒈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引《商君书·错法》:“乌获 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纪事二十二韵》:“千钧寧觉重,七札岂曾妨。”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这念头一起,就是千钧之力也收它不住。”国语辞典千钧[ qiān jūn ]⒈ 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千钧形容非常重。引《淮南子·主术》:「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六》:「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词语解释一发[ yī fā ]⒈ 更加;越发。例如果处理不当,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英more; even more;⒉ 一同;一并。英together;一发[ yī fà ]⒈ 一根头发。英a hair;引证解释⒈ 发射一次。引《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汉 刘向 《说苑·权谋》:“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王大喜。”宋 梅尧臣 《依韵和韩子华陪宴》:“醉惊一发功,谁许百金易,非等将帅能,聊将宾客适。”⒉ 古以射箭十二枚为“一发”。引《汉书·匈奴传下》“矢四发” 唐 颜师古 注:“服虔 曰:‘发,十二矢也。’ 韦昭 曰:‘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为一发也。’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今则以一矢为一放也。”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世以射一箭为一发,非也。射毕十二箭,方为一发。”⒊ 一经发动;一经开始。引《宋史·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鲁迅 《<呐喊>自序》:“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⒋ 越发;更加。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刘贵 ﹞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买卖行中一发不是本等伎俩,又把本钱消折去了。”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道谁,原来是老客,隔的两个月不见,一发吃的好了。”《红楼梦》第十八回:“贾 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閒,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十天以来我的生活一发无味枯燥。”⒌ 一同;一齐。引《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罢,武士一发向前。”《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即时叫起四家邻舍来,上手住的 刁嫂,下手住的 毛嫂,对门住的 高嫂 鲍嫂,一发都来。”⒍ 索性;干脆。引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这等,你一发搬在俺家中住罢。”《水浒传》第四二回:“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西游记》第二五回:“师父!且把善字儿包起,让我们使些凶恶,一发结果了他,脱身去罢。”⒎ 表数量。用于枪弹、炮弹,犹言一枚。例如:今天实弹演习,每人打了一发子弹。⒏ 一根头发。引晋 傅咸 《栉赋》:“我嘉兹櫛,恶乱好理,一髮不顺,实以为耻。”《朱子语类》卷六三:“今以一髮之微,尚有可破而为二者。”⒐ 比喻微小的事物或见解。引《陈书·徐陵传》:“且据图刎首,愚者不为;运斧全身,庸流所鉴。何则?生轻一髮,自重千钧。”明 宋濂 《诸子辩》:“乃因旧所记忆者作《诸子辩》数十通,九家者流颇具有焉……其中疏剔觝排,亦窃自谓有一髮之见。”⒑ 喻极端危险。参见“一髮千钧”。引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髮。”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⒒ 指极端危险的瞬间。⒓ 形容远山微茫。引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乘潮簸 扶胥,近岸指一髮。”宋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杳杳天低鶻没处,青山一髮是中原。”国语辞典一发[ yī fǎ ]⒈ 一根头发。引晋·傅咸〈栉赋〉:「我嘉兹栉,恶乱好理,一发不顺,实以为耻。」⒉ 形容远山微茫。引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