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城名。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⒈ 城名。 汉 唐 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 汉 故城在今 内蒙古 乌拉特旗 北; 唐 筑有三城,中城在 朔州,西城在 灵州,东城在 胜州。
引《史记·匈奴列传》:“汉 使贰师将军 广利 西伐 大宛,而令因杅将军 敖 筑 受降城。”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迴乐峰 前沙似雪, 受降城 外月如霜。”
《新唐书·张仁愿传》:“时 默啜 悉兵西击 突骑施,仁愿 请乘虚取漠南地,於 河 北筑三 受降城,絶虏南寇路。”
明 敖英 《塞上曲》:“受降城 上月,暮色隐悲笳。”
亦省作“受降”。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岂直 受降 可筑, 涉安 启土而已哉!”
宋 黄庭坚 《奉答谢松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世方尊两耳,未敢筑 受降。”
⒈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1)(动)接受。(2)(动)遭受:~灾。(3)(动)忍受;禁受:~不了。(4)(动)〈方〉适合:~吃(吃着有味)|~听(听着入耳)。
词语解释降城[ jiàng chéng ]⒈ 征服、攻克城邑。⒉ 投降归附的地方。引证解释⒈ 征服、攻克城邑。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⒉ 投降归附的地方。引《梁书·元帝纪》:“文昭武穆,芳若椒兰,敌国降城,和如亲戚。”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大抵住冬有期,防秋无警,降城三筑,质馆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