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十六族。
⒈ 即十六族。
引《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
晋 傅玄 《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 佐 舜 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 虞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
明 唐顺之 《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词语解释六相[ liù xiāng ]⒈ 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⒉ 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引证解释⒈ 传说辅佐 黄帝 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而辩於南方;得 大封,而辩於西方;得 后土,而辩於北方。引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离其身,方齐六相,助明三辰。”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⒉ 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引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曹洞、潙仰、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