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
⒈ 亦省作“三年碧”。
引《庄子·外物》:“萇弘 死于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玄英 疏:“萇弘 遭譖,被放归 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肠而死。 蜀 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元 郑元祐 《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三年化碧心难灭,九转成丹目已穿。”
周实 《痛哭》诗:“化作三年碧,荣於一字褒。”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词语解释化碧[ huà bì ]⒈ 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引证解释⒈ 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引语本《庄子·外物》:“萇弘 死于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繯,红粉伤心泪尽。”清 孟亮揆 《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