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⒈ 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你能直接同两县衙门里三班六房的朋友,或各街坐卡子的老总们,打堆顽耍。”
⒈ 旧日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三班是衙役,分为皂班,掌看守牢狱;壮班,掌召捕;快班,掌侦缉。六房是文书吏,分为吏、户、礼、兵、刑、工。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词语解释三班[ sān bān ]⒈ 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⒉ 见“三班六房”。⒊ 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引证解释⒈ 宋 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引宋 曾巩 《再议经费札子》:“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六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别立行首领之; 端拱 以后,分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皆领於三班,三班之称亦不改。”宋 崔公度 《金华神记》卷二:“汴 人有 吴生 者,世为富人,而生以娶宗女,得官於三班。”⒉ 见“三班六房”。⒊ 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词语解释六房[ liù fáng ]⒈ 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⒉ 宋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元、明、清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引证解释⒈ 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 李氏 定著六房:其一曰 南祖,二曰 东祖,三曰 西祖,四曰 辽东,五曰 江夏,六曰 汉 中。”⒉ 宋 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 元、明、清 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参见“三班六房”。引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自家姓 张 名 鼎,字 平叔,在这个 河南府 做着个六案都孔目,掌管六房事务。”明 马愈 《马氏日抄·常州二守》:“常州 太守 莫愚,巧於取贿,而纠察群吏,使无所得。郡人为之语曰:太守摸鱼,六房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