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英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⒈ 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 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 元朔 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 西汉 置太学之始。 东汉 太学大为发展, 顺帝 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 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 晋 到 明 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参见“大3学”。
引《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
⒈ 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1)(形)高;大:~湖|~庙。(2)(形)极;最:~阳。(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7)(Tài)姓。
(1)(动)学习:~书法。(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4)(名)指学科:化~|数~|新~。(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