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
⒈ 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窃念 备 汉 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羣雄乱国,恶党欺君, 备 心胆俱裂。”
《西湖佳话·岳坟忠迹》:“人人见了心胆俱裂,杀得 金 兵四散五落。”
亦作“心胆俱碎”。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夫差 ﹞於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鬭志。”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西湖佳话·岳坟忠迹》:「人人见了心胆俱裂,杀得金兵四散五落。」
词语解释心胆[ xīn dǎn ]⒈ 心和胆。常以喻胆量。⒉ 指心。⒊ 心志。引证解释⒈ 心和胆。常以喻胆量。引《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⒉ 指心。引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⒊ 心志。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国语辞典心胆[ xīn dǎn ]⒈ 心志胆量。引《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