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用风花雪月作题材写作以抒发超然、闲适的心情。现也指作品内容空虚,逃避现实,用为贬义。
例《诗》可以兴,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宋·程颢、程颐《遗书》
英sing of the moon and the wind; sentimental verse;
⒉ 也说“吟风咏月”
⒈ 谓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作诗词。今多贬称作品只谈风月而逃避现实。
引唐 范传正 《李翰林白墓志铭》:“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宋 朱熹 《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盖其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烘云託月画家诀,吟风弄月诗家情。”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二:“此外,即使是诗词小品,也大都是沉痛的忧时爱国之声,而绝少无聊的吟风弄月之作。”
引宋 朱熹 《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明道 先生言,自再见 周茂叔 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 点 也’之意。”
⒈ 诗人吟咏的内容多涉及风花雪月的情景,故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元·张养浩〈普天乐·看了些荣枯〉曲:「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后亦用以讥讽诗人吟咏不切实际,作品内容浮滥空虚。也作「吟风咏月」。
引《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⒊ 有鄙薄之意。后世少数人行为偏差,加以「风月」二字又从美景,转而含有男女欢爱之意,遂使此语充满鄙薄之意。
词语解释吟风[ yín fēng ]⒈ 谓在风中有节奏地作响。⒉ 咏风。以风为题材作诗。引证解释⒈ 谓在风中有节奏地作响。引唐 杨巨源 《红线传》:“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落,惊而起问,即 红綫 迴矣。”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一:“窗纸吟风,奇寒彻骨。”⒉ 咏风。以风为题材作诗。引杜甫 《雨》诗“风扉掩不定” 仇兆鳌 注引 清 黄生 曰:“杜 诗吟风之句,如‘风扉掩不定’,‘风幔不依楼’,‘风帘自上钩’,‘寒声风动帘’,‘风连西极动’,‘风前竹逕斜’,皆画风手也。”
词语解释弄月[ nòng yuè ]⒈ 赏月。引证解释⒈ 赏月。引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他也曾弄月筛金在鹊桥。”国语辞典弄月[ nòng yuè ]⒈ 赏月。引唐·李白〈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近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