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尚书>序》:“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其大幸者,生四民中,识书学文,为衣冠礼乐之士,研精覃思,粗闻圣人之道。”
清 戴名世 《<狄向涛稿>序》:“夫士之研精覃思,从事於场屋之文以应科举,其得之者,往往登高第,为大官,流俗之人相与艷羡之。”
亦省作“研覃”。 唐 吕温 《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春秋>表》:“輒集注《春秋》经文,勒成十卷,上下千载,研覃三纪。”
《宋史·乐志二》:“念《乐经》失坠,学者罕传,歷古研覃,亦未究绪。”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自序》:“余自 邗上 舍姪 宾谷 都转署中言归,於今十载,耽索居味道之乐,时取古人经籍文辞研覃,无间昕夕。”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即儒生则古称先,研覃经术,一若三代大同,得尺寸柄,遂可举而措之。”
引《文选·孔安国·尚书序》:「承绍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
词语解释研精[ yán jīng ]⒈ 尽心;专心。⒉ 穷究精义。⒊ 犹精研。引证解释⒈ 尽心;专心。引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彧 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鋭,以抚庶事。”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⒉ 穷究精义。引《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朱穆 好学,中食忘飱; 譙周 研精,欣然独笑。”⒊ 犹精研。引《后汉书·曹褒传》:“﹝ 褒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 寀 ﹞幼有俊材,服膺儒术,研精道训,务究本源。”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士之欲得志於时者,莫不研精学问,标新领异,以自取重。”
词语解释覃思[ tán sī ]⒈ 深思。引证解释⒈ 深思。引《书序》:“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羣言,以立训传。”宋 杨万里 《华镗秀才著<六经解>》诗:“当时浪説析骸骨,今日覃思彫肺肠。”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大绅先生》:“好为古文,覃思奥颐,游刃百家,积满而流,沛然无阻。”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编中寓言,颇费覃思,不敢草草。”国语辞典覃思[ tán sī ]⒈ 深思。引《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扬雄覃思文阔,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