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停止武备,转而修明文教。
英desist from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encourage culture and eduction; beat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
⒈ 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引《书·武成》:“王来自 商,至于 丰,乃偃武修文。”
《后汉书·袁术传》:“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与之更始。”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上》:“江 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彰善癉恶,崇教化,移风俗,数年之间,天下略治。”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且其当鼎革之际,軫念疮痍,莫不省刑薄敛,偃武修文,与天下更始。”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我近来觉得有趣的倒要算看见那在 德国 手格盗匪若干人,在 北京 率领 三河县 老妈子一大队的武士 刘百昭 校长居然做骈文,大有偃武修文之意了。”
⒈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元·关汉卿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引《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
反穷兵黩武
词语解释偃武[ yǎn wǔ ]⒈ 停息武备。引证解释⒈ 停息武备。引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乃命将受略,使先胜后战。”《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上·学生相和歌》:“世无文弱国,今非偃武时。”
词语解释修文[ xiū wén ]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⒉ 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引证解释⒈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参见“修文偃武”。引《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 注:“文,典法也。”唐 杜甫 《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⒉ 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参见“修文郎”。引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国语辞典修文[ xiū wén ]⒈ 修明文教。引《书经·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五代史平话·粱史·卷上》:「为见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时节,小生赴选长安,取的三名,不是权势子弟,则是豪富儿郎。」⒉ 县名。位于贵州省贵阳县西北,县有龙场驿,明王守仁曾谪居于此。英语Xiuwen county in Guiyang 貴陽|贵阳[Gui4 yang2], Guizhou德语Xiuwen (Ort in Guizhou) (Eig, 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