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汉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⒈ 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春秋 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 周 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 齐 晋 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 汉 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
引《论语·宪问》“晋文公 譎而不正, 齐桓公 正而不譎” 宋 朱熹 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 周室 者也。”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八:“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⒈ 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引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篇》:「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德语Sonnō jōi (Pol)
词语解释(1).尊崇王室。 春秋 时 周 王室衰微, 齐桓公 、 晋文公 等相继以“尊王”为名,称霸一时。《史记·太史公自序》:“ 赵夙 事 献 , 衰 续厥绪。佐 文 尊王,卒为 晋 辅。”(2).指尊崇君上。 汉 蔡邕 《独断》:“太史公 司马迁 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渫瀆言尊号,尊王之义也。”(3).崇尚王道。 宋 陈傅良 《送宋国博参议江东》诗:“ 武皇 好少臣已老, 孟子 尊王君尚霸。”参见“ 尊王攘夷 ”。
词语解释攘夷[ rǎng yí ]⒈ 抗拒异族入侵。引证解释⒈ 抗拒异族入侵。引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荐绅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復土之伟画。”陈去病 《哭梦逋老友》诗:“同甫 当年负盛名,挥毫惊起攘夷声。”国语辞典攘夷[ ráng yí ]⒈ 排斥外夷。引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二〇·文章八》:「而荐绅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复土之伟画。」英语to repel the barbar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