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英auxiliary word;
⒈ 亦作“助辞”。助字。今指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
引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又:‘伤人乎,不问马’,今亦云:韩文公 读不为否,言大德圣人岂仁於人,不仁於马?故贵人所以前问,畜贱所以后问。然‘不’字上岂更要助词,其亦曲矣。”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十》:“《周书》二十篇,有此文法,有此助辞乎?”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六二:“由 中国 的语文法言,至 唐 宋 以后而助词之作用特别突出,所以丰神摇曳,能够曲折帮助语言的神态。”
⒈ 一种附著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达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国语的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得」)、时态助词(如「了」、「过」)和语气助词(如「吗」、「吧」)。
zhù1. 帮助协同,辅佐:辅助。帮助。助手。助人为乐。助桀为虐。拔苗助长(zhǎng )。爱莫能助。2. 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chú1. 古同“锄”,除去。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