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觴也。”
词语解释(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3).见“ 五言诗 ”。
词语解释排律[ pái lǜ ]⒈ 长篇的律诗。一般是五言。英long lüshi;引证解释⒈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士宏 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引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 颜 谢 诸人, 梁 陈 以还,儷句尤切, 唐 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纍百,是为长排。”国语辞典排律[ pái lǜ ]⒈ 律诗中排偶在六句以上的,称为「排律」。英语long poem in lüshi form 律詩|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