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斵彫为朴”。见“ 斲雕为朴 ”。
亦作“ 斲琱为朴 ”。亦作“斲彫为朴”。亦作“斵彫为朴”。谓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谓斲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史记·酷吏列传》:“ 汉 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 司马贞 索隐:“ 应劭 云:‘削雕为璞也。’ 晋灼 云:‘凋,弊也。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质朴也。’”《汉书·酷吏传序》作“斲琱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 光武 中兴,斲彫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梁书·敬帝纪论》:“然不能息末敦本,斵彫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华。”《陈书·宣帝纪》:“斲雕为朴,庶几可慕,雉头之服既焚,弋綈之衣方袭,捐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风行,冀以变俗。” 章炳麟 《文学说例》:“斲雕为朴,亦尚故训求是之文而已。”
词语解释斲雕[ zhuó diāo ]⒈ 亦作“斵雕”。⒉ 去掉雕饰。亦谓斲理雕弊之俗。引证解释⒈ 亦作“斵雕”。去掉雕饰。亦谓斲理雕弊之俗。引汉 王褒 《<皇太子箴>序》:“改文为质,斵雕成素。”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衣冠礼乐,扫地无餘,斵雕刓方,经纶草昧。”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已而回澜障川,斲雕反朴,崇议论,尚风节。”
pǔ1.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pò1.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pō1.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piáo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