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鲍鱼之次”。
⒈ 亦作“鲍鱼之次”。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
引《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王聘珍 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明史·余珊传》:“致陛下耳嚣目眩,忽不自知其在鲍鱼之肆矣。”
亦省称“鲍肆”。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诗:“《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凡物皆久而后化,麝食香久则香,蜜採花久则甜,此芝室鲍肆之异习而渐化耳。”
⒈ 卖腌鱼的店铺。比喻臭秽的地方、恶劣的环境或小人聚集的场所。
引汉·刘向《说苑·卷一七·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反芝兰之室
词语解释鲍鱼[ bào yú ]⒈ 鲍鱼1〈书〉咸鱼:如入鲍鱼之肆(肆:铺子),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2 [bàoyú]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鱼(fùyú)。引证解释⒈ 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輼车臭,乃詔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唐 常楚老 《祖龙行》:“祖龙 一夜死 沙丘,胡亥 空随鲍鱼辙。”《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堪笑 沙丘 才遇处,鑾舆风起鲍鱼腥。”柳亚子 《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诗之二:“鲍鱼已死 秦 皇帝,符命犹陈 莽 大夫。”⒉ 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引清 李元 《蠕范·物偏》:“鰒,鲍鱼也,石鮭也,石华也,石决明也。”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鲍鱼》:“登州 以鲍鱼为珍品。案,即鰒鱼也。”杨朔 《海市》:“你到渔业生产队去,人家留你吃饭,除了鲐鱼子、燕儿鱼丸子而外,如果端出雪白鲜嫩的新干贝或者是刚出海的鲍鱼,你一点不用大惊小怪,以为是大摆筵席,其实平常。”国语辞典鲍鱼[ bào yú ]⒈ 湿的腌鱼,味腥臭。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孔子家语·卷四·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⒉ 一种海产贝类,肉质鲜美。参见「鲍」条。
(1)陈设。(2)(形)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扰。(3)四的大写。(4)(名)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