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
⒉ 泛指粗俗的作品。
⒈ 即下里巴人。古代 楚国 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 四川 东部一带,古为 楚 地。下里,乡里。
引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 郢 中之听。”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⒉ 泛指粗俗的作品。之词只好涂饰閭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参见“下里巴人”。
引《平山冷燕》第十七回:“张寅 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
引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词语解释巴人[ bā rén ]⒈ 古巴州人。⒉ 古曲名。引证解释⒈ 古 巴州 人。引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⒉ 古曲名。详“下里巴人”。引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国语辞典巴人[ bā rén ]⒈ 巴州地方人氏。引《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⒉ 鄙俗野者或野夫。引《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牋》:「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⒊ 巴州地方的民谣。参见「下里巴人」条。引《文选·张协·杂诗》:「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词语解释下里[ xià li ]⒈ 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例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开。英aspect or direction; countryside;引证解释⒈ 犹方面。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1. 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⒉ 指民间歌谣。参见“下里巴人”。引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⒊ 谓人死归葬之所。引《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国语辞典下里[ xià lǐ ]⒈ 乡野,偏僻的地方。引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⒉ 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引《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一〇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 音不堪入耳。」⒊ 地下黄泉。引《汉书·卷九〇·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