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为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后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⒈ 原为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后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引宋 惠洪 《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引 黄庭坚 曰:“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章有夺胎换骨法》:“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鲁直 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亦省作“夺胎”。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晋 宋 间, 沃州山 帛道猷 诗曰:‘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鷄鸣知有人’……僧 道潜 号 参寥,有云:‘隔林髣髴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其源乃出於 道猷,而更加锻鍊,亦可谓善夺胎者也。”
⒈ 本是道家语,指修道成仙,夺别人的胎而转生,换去俗骨而成仙骨。后指身心澈底改变。也作「换骨夺胎」。
⒉ 比喻作诗文虽效法别人,但不露痕迹,且能创出新意。语本宋·释惠洪也作「换骨夺胎」。
引《冷斋夜话·卷一》:「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词语解释夺胎[ duó tāi ]⒈ 见“夺胎换骨”。引证解释⒈ 见“夺胎换骨”。
词语解释换骨[ huàn gǔ ]⒈ 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南唐沈汾《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吃。'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⒉ 佛教称得道受果。⒊ 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引证解释⒈ 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引《太平广记》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 《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酿换骨醪》:“宪宗 采凤李花酿换骨醪。”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试药王滑盏》:“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甆。”⒉ 佛教称得道受果。引《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於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⒊ 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引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宋 陆游 《夜吟》之二:“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清 钱谦益 《乙亥中秋次若抚来韵》之一:“病知居士安心法,贫得诗人换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