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登高必赋的意思

dēnggāo

登高必赋


拼音dēng gāo bì fù
注音ㄉㄥ ㄍㄠ ㄅ一ˋ ㄈㄨˋ

繁体登高必賦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登高必赋[ dēng gāo bì fù ]

⒈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谓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谓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 游於 景山 之上, 子路、子贡、颜渊 从。参见九能”。

孔子 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 葬高陵”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太祖 ﹞御军三十餘年,手不捨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
亦作“登高能赋”。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山阳 太守 袁遗、济北 相 鲍信 同时俱起兵”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河间 张超 尝荐 遗 于太尉 朱儁,称 遗 ‘有冠世之懿……登高能赋,覩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

词语分解

登高的解释

词语解释登高[ dēng gāo ]⒈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英ascend a height;引证解释⒈  升至高处。引《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⒉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引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⒊  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引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⒋  锦的别名。引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国语辞典登高[ dēng gāo ]⒈  登上高处。引《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⒉  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盖本于此。」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赋的解释

(1)(动)(上对下)交给:~予。(2)(名)旧指田地税:田~|~税。(3)(名)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4)(动)做(诗、词):~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