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⒉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⒈ 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引《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武后 以法制羣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
《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
亦省作“风闻”。 《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御史,故事许风闻,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詰问,臣恐臺諫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⒉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引《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也有一班妬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⒈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词语解释风闻[ fēng wén ]⒈ 传闻得知。例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汉书·南粤王赵佗传》风闻局长因受贿判刑了。英learn through hearsay; get wind of;引证解释⒈ 经传闻而得知。引《汉书·南粤传》:“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颜师古 注:“风闻,闻风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 江寧府。”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王菊生 早已风闻, 刘雨生 跟 盛佳秀 十分相好,只差拜堂了。”⒉ 经传说得知的消息。引《晋书·顾和传》:“明公作辅,寧使网漏吞舟,何缘採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他时若有风闻入,我和你一一还当奏圣明。”鲁迅 《三闲集·通信》:“于是接着是清党,详细的事实,报章上是不大见的,只有些风闻。”⒊ 见“风闻言事”。⒋ 指御史。引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而况职匪风闻,古有常守。”国语辞典风闻[ fēng wén ]⒈ 传闻。引《汉书·卷九五·南粤传》:「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文选·沈约·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近传闻
词语解释言事[ yán shì ]⒈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⒉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⒊ 诉说或陈述事情。⒋ 谓记言与记事。⒌ 指公文。引证解释⒈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引《荀子·大略》:“孟子 三见 宣王,不言事。”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⒉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引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⒊ 诉说或陈述事情。引《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⒋ 谓记言与记事。引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⒌ 指公文。引《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