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胡地桑

出自唐代于鹄的《塞上曲(一作出塞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qīng hú dì s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
行人,走马,烽火,战场,春色,袅袅,琵琶,出塞曲

《塞上曲(一作出塞曲)》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旅人清晨骑马出发,径直向着蓟城而去。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蓟城位于汉北,距离吴乡万里之遥。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海上的烽火点燃,沙漠中百战的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军书发往郡县,春天的景色浸染着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汉宫的柳树婉约摇曳,胡地上的桑树郁郁葱葱。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琵琶奏起出塞曲,横笛声声断绝了君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以描写边塞景象为主题,展现了唐代边疆的战争氛围和离别的苦痛。诗人通过描述行人离开吴乡,经过蓟城通往汉北的路途,表现了远离故乡的悲凉和边塞战争的残酷。诗中出现的海上烽火和沙中百战场,揭示了边塞战事频繁、生活困苦的现实。而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一方面展现了军情的传递和春天的美好,另一方面也突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袅袅汉宫柳和青青胡地桑通过对柳树和桑树的描绘,表现了两个不同文化地区的景色特色,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通过音乐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之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边塞景象和战争的描写,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音乐的形象描写,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辛酸。同时,诗人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景色描写,突出了文化差异和离别的痛楚。整首诗词以边塞为背景,以离别为主题,既表现了唐代时期边疆的军事形势,又抒发了诗人对家国深情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鹄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于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