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之摅怀抱

出自宋代郭印的《读金刚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 zhī shū huái bà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智慧比金刚,能碎诸烦恼。
良哉须菩提,为众非草草。
再三立问端,一起复一倒。
要以撼瞿昙,俾之摅怀抱
瞿昙了不惜,意切如老媪。
始终谈四相,毕竟尽除扫。
为言福德性,胜施千万宝。
因果本来空,种种惟心造。
默观契予意,披味恨不早。
已喜识真吾,何妨行六通。
()
智慧,金刚,非草草,问端,复一倒,瞿昙,怀抱

《读金刚经》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智慧胜过金刚,
能够消除一切烦恼。
须菩提啊,多么美好,
对于众生并非草率。
反复提问端详,
一次接一次倒转。
要以震动迷惑,
使之摆脱纷扰。
迷惑已然不计较,
意念如同老妪。
始终谈论四相,
最终完全清除净尽。
所说的福德本性,
胜过施予千万宝。
因果本来空无,
各种种类全由心所创。
默默观照契合内心意念,
真正体会其中的滋味,恨不早点领悟。
我已经欣喜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又何妨行走六种通达之道。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读《金刚经》的心路历程。诗人通过读经,领悟到智慧的力量超越了任何坚硬的东西,可以消除人们的种种烦恼。他赞美须菩提菩萨,认为须菩提对待众生并不草率,而是充满慈悲和智慧。诗人在阅读经书时,不断反复地思考和探究,以期达到彻底的领悟。他提到要通过震动和动摇的方式,使人们从迷惑中解脱出来。即使诸多幻境已经不再计较,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对智慧的渴望,就像一个年老的妇人一样。最终,他谈论了《金刚经》中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认为通过深入领悟,可以彻底清除人们心中的妄念。诗人以福德本性胜过珍贵的宝物来形容经中所言,表达了内心对福德的珍视。他谈到因果的空无本质,认为一切种种的存在都是心所造成的。最后,他呼吁默默地观照内心的意念,体味其中的真谛,后悔没有早日认识到这一点。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认识与体验,并鼓励自己继续修行通达六种境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读《金刚经》的体验与感悟。通过诗人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读经的过程中的思考、领悟和内心的变化。诗人将智慧比作金刚,强调了其强大的力量和超越一切障碍的能力。他对须菩提的赞美表达了对菩萨慈悲智慧的敬佩和崇高评价。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了对经典的深入理解和思辨的态度。他提到要以震动迷惑的方式,让人们从妄念中解脱出来,这种表达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修行的艰辛和迷茫。诗人用老妪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内心对智慧的渴望,以及对早日领悟的遗憾,这在情感上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诗词中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中的重要概念,诗人通过谈论这些相,强调了通过深入领悟可以超越人我之限,消除妄念和执着。他用福德本性胜过珍贵宝物来形容经中所言,表达了对福德的珍视和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体悟,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修行道路的鼓励。其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能够引起读者对佛教思想的共鸣和思考。通过读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历程,进而启发自己对智慧和修行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