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簧愈昭融

出自宋代陈普的《挽平山菊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huáng yù zhāo ró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卑卑梯接俗,望重若蒿蓬。
作俑系何代,弥天以送终。
闹居常愤切,易簧愈昭融
一二人家化,骎骎似洛中。
()
蒿蓬,俑系,送终,闹居,愤切,昭融

《挽平山菊涧》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山菊涧的挽诗,陈普作。卑卑梯接俗,望重若蒿蓬。作俑系何代,弥天以送终。闹居常愤切,易簧愈昭融。一二人家化,骎骎似洛中。

诗意:
这首诗以挽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陈普对逝去的平山菊涧的思念之情。他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平山菊涧的景色和其所代表的人物。诗中蕴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陈普对平山菊涧的深情厚意。诗人以“卑卑梯接俗,望重若蒿蓬”来形容平山菊涧,表达了其平凡而又崇高的特质。接着,他提到“作俑系何代,弥天以送终”,表达了对逝去的平山菊涧的怀念之情,将其比喻为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在“闹居常愤切,易簧愈昭融”一句中,诗人抒发了对居住地的不满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一二人家化,骎骎似洛中”则表达了对平山菊涧的美好回忆,将其与洛阳城中的美景相比拟。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陈普对逝去的平山菊涧的深情追忆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比拟,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与时光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怀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