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融雪北风凝

出自宋代章甫的《郡圃残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fēng róng xuě běi fēng n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南风融雪北风凝,晚日城头已可登。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
()
融雪,晚日,可登,无迹

《郡圃残雪》是宋代诗人章甫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风融雪北风凝,
晚日城头已可登。
莫道雪融便无迹,
雪融成水水成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雪的消融过程和其中蕴含的变化。南风吹来,融化了雪,而北风却使雪重新凝结。当夜幕降临,太阳已经西沉,城头的积雪已经消融到足够融化后的程度,可以登上城头远望。诗人通过描绘雪的消融和凝结,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物质变化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的消融过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传达了作者深入思考生命和时间的流逝。诗中南风和北风相互对立,形成了雪的融化和凝结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循环。晚日城头可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太阳的西沉,同时也给人以一种寂寥和凝视的感觉。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雪融化的深层意义的思考。他告诫人们不要认为雪融化后就没有留下痕迹,因为雪融化成水后,水又会结成冰,这种变化是持续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可引申为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生命的流逝如同雪的融化,看似无痕迹,但实际上留下了无尽的记忆和痕迹。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通过雪的融化和凝结,以及水的转化为冰的过程,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寓意与景物相融合,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