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手伤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踏莎行》,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shǒu shāng r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
云山顶上空持戒。
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
空空色色今何在。
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
秃奴,持戒,迷恋,玉楼人,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何在,臂间,相思

《踏莎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秃奴,修行太过分了。
云山顶上空中持戒。
一旦迷恋上玉楼的人,
像鹑鸟羽衣一样百结束缚,无可奈何。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
空洞而虚幻的美色,现在又在哪里?
臂间扎着苦涩的相思之刺,
这一次还了相思的债。

诗意:
《踏莎行》描绘了一个人的修行过程以及他由于迷恋欲望而遭受的痛苦。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秃奴",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俗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纯净。他在云山的顶峰上持戒修行,试图摆脱欲望的诱惑。然而,他却不幸陷入了对玉楼的迷恋中,被束缚在欲望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他的美貌逐渐消失,被欲望所毁灭。最后,他通过承受相思之苦来偿还自己迷恋的代价。

赏析:
《踏莎行》以简洁而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修行者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通过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境遇。作者通过"秃奴"这一形象,表达了人们在修行道路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诗中的玉楼象征着世俗的欲望和诱惑,主人公对玉楼的迷恋使他失去了自由,陷入了束缚之中。诗的结尾表达了主人公承受相思之苦的决心,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付出来偿还自己曾经迷恋的代价。

《踏莎行》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挣扎和矛盾心理,以及欲望对心灵的摧毁。这首诗词在诗歌形式上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修身养性、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挣扎的主题,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