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朝莫披

出自宋代王柏的《马华父母叶氏挽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fù cháo mò pī,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力疾呼儿语,民方弄潢池。
儿职不可缓,母疾尚可为。
绣衣才出境,萧斧旋芟夷。
百姓得奠枕,归来拜慈帷。
母训不敢坠,母喜开双眉。
阴功覃雨露,庆报当期颐。
孟夏草木长,庭萱何遽萎。
平生事俭约,犹有嫔时衣。
熏炉经卷静,不复朝莫披
西风秋又晚,萸菊思年时。
瞿瞿临祖奠,清血应涟洏。
明朝鹤岩道,旧冢连新悲。
()
疾呼,儿语,潢池,儿职,不可,母疾,绣衣,出境,芟夷,百姓,奠枕,归来

《马华父母叶氏挽章》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力疾呼儿语,民方弄潢池。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力疾呼唤儿子的情景,同时民众也在忙碌地打理池塘。这里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描写,展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繁忙的场景。

儿职不可缓,母疾尚可为。
诗人表达了儿子的责任不能拖延,而母亲的疾病还可以继续为家庭付出。这句诗强调了儿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母亲的坚强。

绣衣才出境,萧斧旋芟夷。
这里描述了儿子刚刚出嫁,穿着绣衣出嫁的情景,而父亲则象征性地用萧斧来除草。这种对比显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变动和传承。

百姓得奠枕,归来拜慈帷。
这句诗表达了百姓们得到了休息的机会,他们回到家中向母亲致敬。这描绘了母亲的慈爱和人们对她的敬仰。

母训不敢坠,母喜开双眉。
诗人表达了对母亲教诲的珍视,他不敢忘却母亲的教导。同时,母亲的喜悦也使她开启了双眉,展示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阴功覃雨露,庆报当期颐。
这句诗描述了母亲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的情景,她像阴雨一样滋润着家庭生活。同时,家人也为她的康健而庆贺,表达了对母亲的关怀。

孟夏草木长,庭萱何遽萎。
这句诗描绘了夏季草木蓬勃生长的景象,但庭院里的萱花却突然凋谢。这种对比象征了儿子的离去给家庭带来的空虚和悲伤。

平生事俭约,犹有嫔时衣。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生节俭的生活态度,即使儿子离去,他仍然保留着妻子生前的衣物。这体现了对妻子的思念和珍惜。

熏炉经卷静,不复朝莫披。
这句诗描绘了熏炉静静地摆放着,不再用于烧香。这象征了家中的宁静和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西风秋又晚,萸菊思年时。
这句诗描绘了西风吹拂秋天的景象,而诗人则怀念年少时光,萸和菊花成为了对往昔的思恋的象征。

瞿瞿临祖奠,清血应涟洏。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马华站在祖先的墓前,献上祭品。他的眼泪如清澈的血液般流淌下来,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明朝鹤岩道,旧冢连新悲。
这句诗描绘了明朝时代,诗人在鹤岩道上经过,看到旧墓连着新的墓,表达了对逝去的人们的悲伤和思念。

这首诗词以家庭为背景,通过描绘父母和儿子之间的情感、家庭的变迁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牵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对父母的敬重和儿子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同时,诗人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繁忙和变迁,以及对传统价值和亲情的思考和回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家庭的微观描写展现了更广阔的人生哲理,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人情的深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