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金门侍

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春日杂咏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zuó jīn mén sh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忆昨金门侍,晨参玉佩声。
解缨青琐闼,束载锦官城。
日与长安远,春随上苑生。
执鞭非所好,独抱峦轩情。
()
忆昨,玉佩,解缨,束载,执鞭

《春日杂咏九首》是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春日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昨金门侍,
回忆昔日在金门侍奉的情景,
晨参玉佩声。
清晨参拜时佩戴的玉佩发出声音。

解缨青琐闼,
解下头巾的青丝,在琐闼(指宫殿中的小门)前。

束载锦官城。
束起衣裳,向锦官城进发。

日与长安远,
阳光与长安城相距遥远,

春随上苑生。
而春天随着上苑的花草悄然绽放。

执鞭非所好,
握着鞭子并不是我所爱好的事,

独抱峦轩情。
但我独自怀抱着对山峦和轩阁的情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春日的景色为主线,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中描写了作者过去在金门侍奉时的情景,清晨参拜时玉佩发出的声音,以及解下头巾的情景。然后,诗人展示了自己束起衣裳,踏上前往锦官城的旅程。接着,诗人通过描述阳光与长安城的距离遥远,春天却在上苑中绽放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并不喜欢握着鞭子,却独自怀抱着对山峦和轩阁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运用了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沉思绪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诗中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作者对远方和春天的向往,以及对山水环境的独特情感体验。整体给人一种充满诗意和深情的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