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莺有恨啼芳树

出自宋代陆游的《晚晴书事呈同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ā yīng yǒu hèn tí fāng sh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鱼复城边夕照红,物华偏解恼衰翁。
巴莺有恨啼芳树,野水无情人故宫。
许国渐疏悲壮志,读书多忘媿新功。
因君共语增惆怅,京洛交游欲半空。
()
巴莺,芳树,无情人,疏悲,壮志,新功,惆怅

《晚晴书事呈同舍》是宋代陆游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边的鱼塘边观赏夕阳的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鱼复城边夕照红,
物华偏解恼衰翁。
巴莺有恨啼芳树,
野水无情人故宫。
许国渐疏悲壮志,
读书多忘媿新功。
因君共语增惆怅,
京洛交游欲半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夕阳映照城边的鱼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的红光照亮了鱼塘,但作者却感到物华(景色美丽)只能暂时解除他内心的忧愁。诗中提到了巴莺(一种鸟)在芳树上啼叫,似乎有着对逝去时光的怨恨。野水无情地流淌,而人们的故宫却已成为废墟,这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许国(指宋朝)逐渐衰落,作者对此感到悲伤,他的壮志渐渐消退。读书虽然能够增长知识,但也常常使人忘记自己的新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同舍共同交谈时的惆怅之情,他们的交游似乎只能停留在半空之中,无法实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壮志的消退和人际交往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陆游对人生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