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话尽

出自宋代唐玨的《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qī huà jǐ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蜡痕初染仙茎露,新声又移凉影。
佩玉流空,绡衣翦雾,几度槐昏柳暝。
幽窗睡醒。
奈欲断还连,不堪重听。
怨结齐姬,故宫烟树翠阴冷。
当时旧情在否,晚妆清镜里,犹记娇鬓。
乱咽频惊,余悲渐杳,摇曳风枝未定。
秋期话尽
又抱叶凄凄,暮寒山静。
付与孤蛩。
苦吟清夜永。
()
佩玉,流空,幽窗,睡醒,重听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是宋代唐玨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蝉的声音和景色,表达了一个人在闲暇时光中感受到的思绪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蜡痕初染仙茎露,
新声又移凉影。
佩玉流空,
绡衣翦雾,
几度槐昏柳暝。
幽窗睡醒。
奈欲断还连,
不堪重听。
怨结齐姬,
故宫烟树翠阴冷。
当时旧情在否,
晚妆清镜里,
犹记娇鬓。
乱咽频惊,
余悲渐杳,
摇曳风枝未定。
秋期话尽。
又抱叶凄凄,
暮寒山静。
付与孤蛩。
苦吟清夜永。

这首诗词的诗意展示了两个主题:蝉的声音和古代女性的哀怨情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蜡痕刚染上仙茎露,蜡痕代表岁月的流逝,仙茎露则是清晨的露珠,在这样的背景下,蝉的声音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散发着佩玉般的声音,仿佛在细雾中飘动。槐树下的蝉声伴随着声影的转移,将人们带入了美丽而寂静的世界。当幽窗敞开,一个人从沉睡中苏醒,他开始渴望蝉声的延续,但这延续的声音却无法忍受。作者使用了齐姬的名字暗示了蝉声中所蕴含的哀伤情感,将读者带入了古代宫廷中的烟雾茂密的景象之中。

诗的下半部分则将情感转移到了另一个层面。诗中问道:“那时的旧情还在吗?”,“晚妆是否留在清镜中?”这表示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痛苦。作者通过描述搽妆的美丽女性来突显人们对往昔的记忆。这种恨意反复出现,令人不断惊讶。但作者的悲伤渐渐消失了,仿佛像风吹动摇摆不定的树枝。秋天即将结束,可话已尽。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寂寞的意象,将思想寄托于孤独的蛩虫,通过苦吟来度过漫长的夜晚。

整首诗以蝉为主题,以描绘美丽而悲伤的景象和情感为主线。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往昔情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思考和寻求安慰的内心状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唐玨

(1247—?)名或作钰。宋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珏与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兰亭山。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唐玨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