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随斗柄回

出自唐代李德裕的《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suí dǒu bǐng hu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
斗柄,寒暄

《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冬天逐渐消耗,春天随着斗柄的转动回归。一夜的问候分隔开了,客人的白发催促着两年的流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岁月更迭、光阴荏苒的景象。作者以冬天和春天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在这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一夜的离别和问候,而客人的白发则催促着时光的飞逝,让人感叹光阴易逝,岁月不待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冬春交替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转和人生的短暂。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用寥寥几个字勾勒出四季更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用客人的离别和白发催促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老去,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诗词简练而富有意味,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变迁的巧妙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它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真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不禁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的珍贵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