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扬州慢朗读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也就是下阙的“豆蔻词”。
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滨〔幸加人旁〕名。」
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 、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 ,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 ,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 ,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 。“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
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 ,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 。”(《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 ,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 ”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 ,哀深恨彻。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 ,“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 ,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 ,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 ,“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 ,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朗读
()

猜你喜欢

维摩夜来病热,千言万言不休。偶然刹那闭口,坐断天下舌头。

()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

清江已解观澜意,又向灵川看逝流。正派本来浑一脉,光风在处正相求。

苍连岭表千山树,爽引江东百尺楼。夜合有怀天共远,几时樽酒续绸缪。

()

故人别后定何如,春雁来时忽寄书。壮岁从军几人在,老来分守五年馀。

挂冠无计追弘景,襆被何时从魏舒。遥想西州贤父老,瓜畴闲伴故侯锄。

()

三天门吏葛长庚,体坐蟾蜍赤脚行。
游遍九州岛人不识,丹台箓上已标名。

()

释之蒸之,为酒为醴。推本所由,于焉洽礼。周邦开基,邰家是启。

献兹嘉觞,拜下首稽。

()

浮生飘泊委蓬蒿,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

擘得春苞宛似觓,旧泥新水酌稀稠。倘饶千亩年年绿,何必人呼万户侯。

()

女色无丑妍,入宫皆见妒。
蛾眉等刍蛹,嬉笑藏刀锯。
未笄化为石,不愿长门去。

()
云昏山色收图画,雨过泉声杂管弦。
马上得晴春满眼,好花迎客亦嫣然。
()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

三春万事都如梦,今日行春客思赊。好雨偏能苏病骨,凉风似解逐轻车。

山中渐长鱼苗水,溪上新开龙爪花。拂地榕须遮户竹,黄鹂应恋野人家。

()

石壁藤萝引蔓斜,茅堂终日对烟霞。剪裁入格疏疏柳,幽静宜人澹澹花。

圃有余闲添竹石,诗成杂咏半田家。山厨供馔多风味,更喜邻翁饷笋芽。

()

酷暑不可处,相将寻昼凉。
清谈廕广厦,甘寝就匡床。
莲剥明珠滑,瓜浮绀玉香。

()

一鱼扑船来,舟子持钩掷。万事可失身,人心只好杀。

()

日落苍然烟满城,聚观如堵沸如羹。长春火树银花合,不夜琼楼璧月明。

未及转头飞电过,方将掩耳迅雷惊。青衿记得曾看此,此日中州正太平。

()

烟波深处。占断溪山趣。逢着忘机闲伴侣。旋斫锦鳞烹煮。隔船相唤相呼。瓮头酒尽须沽。醉后都忘尔汝。生来不识荣枯。

()

萧萧檐雪打窗声,因忆江东阮步兵。两信海潮书不达,

数峰稽岭眼长明。梅繁几处垂鞭看,酒好何人倚槛倾。

()
世故迫人无好况,酒杯今日初拈。
昆阳城下酹苍蟾。
乾坤悲永夜,笳鼓觉秋严。
梦寐玉溪溪上路,竹枝斜出青帘。
()
泳彼长川。
言息其沚。
陟彼高冈。
言刈其杞。
()

大事因缘意未深,知公济物自初心。聊将石室岩前雨,来作商家旱岁霖。

()

所学源流远,澹交滋味长。
看来浑易与,别去自难忘。
独客梦千里,佳人天一方。

()
天临黼扆,云集弁缨。
金石遞奏,典礼德成。
玉趾缓步,龙驾翼行。
言旋北极,永燕西清。
()

对敌常观势,临机便得先。安危心不动,杀活手能专。

勿以欺为行,须知劫是权。旁人烂柯看,当局是神仙。

()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