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言忘恩负义。
⒈ 犹言忘恩负义。
引元 柯丹丘 《荆钗记·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引《荆钗记·第二三出》:「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词语解释辜恩[ gū ēn ]⒈ 负恩。引证解释⒈ 负恩。引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逆天反道,背德辜恩。”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或近臣肆逆,或远镇辜恩。”《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从他去后意无休,谁想你辜恩把我丢。”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冥王延坐,问讼何事,则诉门生故吏之辜恩,所举凡数十人,意颇恨恨。”
词语解释负义[ fù yì ]⒈ 背弃恩义。⒉ 仗义;讲义气。引证解释⒈ 背弃恩义。引《后汉书·冯衍传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於主,身死之日,负义於时,智者不为,勇者不行。”李贤 注:“负,犹失也。”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自 岐 郊负义, 关 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遽絶睦邻之分。”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魁 竟渝盟, 桂英 忿 魁 负义。”《花城》1981年第5期:“她在责骂我不告而别,负义薄情!”⒉ 仗义;讲义气。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六:“至 师鲁 卒,丧归 洛,义琛 哭柩前,纳其券於 师鲁 家。引师鲁 素贫,子孙赖此以生。乌乎!在 仁宗 朝,一僧尚负义如此,风俗可谓厚矣。”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他怀忠负义……焉肯助乱阶。”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生少年负义,愤不自持,大呼曰:‘惨惨如此,成何世界!’”国语辞典负义[ fù yì ]⒈ 违背道义。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若便恝然无关,视老夫为何等负义之徒?」例如:「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