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喻笔锋劲利。
⒈ 喻笔锋劲利。
引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赵光辅》:“﹝ 赵光辅 ﹞工画佛道,兼精蕃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词语解释刀头[ dāo tóu ]⒈ 刀的尖端。亦指刀身。⒉ “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引证解释⒈ 刀的尖端。亦指刀身。引《宋书·胡藩传》:“以刀头穿岸,劣容脚指,於是径上,随之者稍多。”唐 杜甫 《后出塞》诗:“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西游补》第七回:“你自家不敢出头,倒教三四寸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俺的宝刀头説与我,不要那些小廝们的血吃,要 章邯 血吃。”⒉ “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参见“大刀头”。引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宋 范成大 《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留此为赠》诗:“一语相开仍自解,除书闻已趣刀头。”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準。”国语辞典刀头[ dāo tóu ]⒈ 刀或刀柄的顶端。引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⒉ 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引唐·赵嘏〈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词语解释燕尾[ yàn wěi ]⒈ 燕子的尾羽。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状末端分叉的东西。本指颜真卿书体中捺脚处的一种独特风格,是捺笔结束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锋所致。后人临颜体,捺划收笔出锋时,提笔空收笔锋,如张开的剪刀,乃为病笔。引证解释⒈ 燕子的尾羽。引清 陈维崧 《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正水边柳眼,斜窥芳岸;风前燕尾,乱剪晴莎。”清 厉鹗 《雨中许莳庭春岩招同诚夫笠人泛舟北郭看花》诗之一:“风轻摇燕尾,雨细溼鹅儿。”⒉ 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状末端分叉的东西。引《后汉书·舆服志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僕射幡皆如之。”《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蜚襳垂髾” 唐 李善 注:“司马彪 曰:‘襳,袿饰也;髾,燕尾也。’襳与燕尾,皆妇人袿衣之饰也。”宋 梅尧臣 《送少卿知宣州》诗:“鸭头 吴 荡緑,燕尾 楚 船轻。”宋 苏轼 《谢人惠云巾方舄》诗之一:“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燕尾,谓巾也。”《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人头上罩一方大红縐绸包头,从脑后燕尾边兜向前来,拧成双股儿在额上紥一个蝴蝶扣儿。”例如:燕尾槽、燕尾服。⒊ 本指 颜真卿 书体中捺脚处的一种独特风格,是捺笔结束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锋所致。后人临 颜 体,捺划收笔出锋时,提笔空收笔锋,如张开的剪刀,乃为病笔。引《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国语辞典燕尾[ yàn wěi ]⒈ 燕子的尾巴。⒉ 旗的飘带,因形似燕尾而名。引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孤。」《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人头上罩一方大红绉绸包头,从脑后燕尾边兜向前来。」德语Zin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