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公开行贿受贿。
⒈ 谓公开行贿受贿。
引《陈书·皇后传·后主张贵妃》:“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宋 刘斧 《青琐高议·王寂传》:“子贿赂公行,反覆曲直,民受其弊。”
《清史稿·于敏中传》:“取閲《严嵩传》,见其贿赂公行,生死予夺,潜窃威柄,实为前 明 奸佞之尤。”
⒈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也作「货赂公行」、「货贿公行」、「贿货公行」。
引《陈书·卷七·皇后传·后主沈皇后传》:「阉官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有司皆临时迫胁,苟求济事,宪章遐弃,贿赂公行,穷人无告,聚为盗贼。」
词语解释贿赂[ huì lù ]⒈ 用给予报酬(如金钱、财产、利益或方便)来收买某人(如政府官员)例贿赂证人。英bribe; entice sb. with advantages;⒉ 用来收买某人的报酬。例他接受 5 万美元的贿赂。引证解释⒈ 谓私赠财物而有所请托。引《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宋 刘克庄 《龙学行隐傅公行状》:“贿赂流行,公私俱困。”章炳麟 《讨满洲檄》:“官常之败,恒由贿赂。”⒉ 指因行请托而私赠的财物。引唐 韩愈 《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王将明 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们以廉洁相号召,难道还能受贿赂?”⒊ 财货。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李善 注引《尔雅》:“贿,财也。”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郎君莫作恶剧,强以贿赂啗人。”国语辞典贿赂[ huì lù ]⒈ 以财物买通他人。引《三国演义·第三回》:「朝廷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考试官私通关节、贿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幸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术所必诛者也!」近行贿 ⒉ 行贿的财物。引《三国演义·第二回》:「左右密报张让,让等转告何苗,又多送贿赂。」
词语解释公行[ gōng xíng ]⒈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引证解释⒈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⒉ 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参见“公路”。引《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⒊ 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 《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⒋ 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见《青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