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⒈ 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 河桥 败,为 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 华亭 鹤唳,可復得乎!’”
刘孝标 注引 裴启 《语林》:“机 为 河北 都督,闻警角之声,谓 孙丞 曰:‘闻此不如 华亭 鹤唳。’”
唐 刘禹锡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诗:“鹤唳 华亭 月,马嘶 榆塞 风。山川几千里,唯有两心同。”
宋 刘辰翁 《沁园春·再和槐城自寿韵》词:“但鹤唳 华亭,贵何似贱,珠沉 金谷,富不如贫。”
词语解释鹤唳[ hè lì ]⒈ 鹤鸣。⒉ 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引证解释⒈ 鹤鸣。引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⒉ 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参见“鹤唳风声”。引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国语辞典鹤唳[ hè lì ]⒈ 鹤鸣。形容惊恐不安的情况。引《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1)(名)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大多有顶无墙(2)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书~|岗~。(3)适中;均匀:~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