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宋 李纲 《谢宰执复大规文启》:“杜门屏跡,初非絶物而离羣;卷舌吞声,但欲省缘而藏拙。”
词语解释卷舌[ juǎn shé ]⒈ 不开口;闭口不言。⒉ 星名。⒊ 喻邪佞之人。⒋ 把舌头卷起来。引证解释⒈ 卷起舌头。形容不敢直言。参见“卷舌”。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公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於僕也。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晋 郭颁 《古墓斑狐记》:“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⒉ 不开口;闭口不言。引《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李善 注:“言不敢奇异也。故欲谈者卷舌而不言,待彼发而同其声。”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猛士婴城,谋臣卷舌。”瞿蜕园 注:“卷舌:不开口,无计可施。”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举国莫能和, 巴 人皆卷舌。”明 刘基 《述志赋》:“众畏谗而卷舌兮,孰能白予之忠诚。”⒊ 星名。引《汉书·天文志》:“﹝ 元帝 ﹞二年五月,客星见 昴 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隋书·天文志上》:“卷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语,以知佞谗也。”⒋ 喻邪佞之人。引清 钱谦益 《贺文司理诗册序》:“自今以往,固将黜卷舌於天街,投谗人於有北。”⒌ 把舌头卷起来。国语辞典卷舌[ juǎn shé ]⒈ 不说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猛士婴城,谋臣卷舌。」也作「卷舌」。引《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⒉ 将舌尖往后翘。。也作「卷舌」。例如:「卷舌音」
词语解释吞声[ tūn shēng ]⒈ 不敢出声,特指哭泣不敢出声。英dare not cry out; gulp down one's sobs;引证解释⒈ 不出声;不说话。引汉 马融 《长笛赋》:“于时也, 緜驹 吞声, 伯牙 毁絃。”《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羣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启》:“吞声咋舌,显白无路。”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折:“一个个都吞声儿就牢狱。”刘半农 《耻辱的门》诗:“我呢?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⒉ 无声地悲泣。引唐 杜甫 《哀江头》诗:“少陵 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宋 贺铸 《忆秦娥》词:“王孙何许音尘絶,柔桑陌上吞声别。”《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国语辞典吞声[ tūn shēng ]⒈ 不出声。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羞惭无地,只得吞声上船,再也不敢提起买橘的事。」⒉ 无声的悲泣。引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