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頬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頬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待画箇岭上孤松,当做颊上三毛。”
清 毛际可 《<今世说>序》:“盖笔墨灵雋,得其神似,所谓颊上三毛者也。”
(名)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通称脸蛋儿:两~|面~。
词语解释三毛[ sān máo ]⒈ 三绺髭须。⒉ 指发、眉、须。⒊ 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⒋ (1943-1991)作家。原名陈平,浙江定海人。女。因喜欢漫画家张乐平创造的“三毛”形象,而用作笔名。曾留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回台湾后在大学任教。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短篇小说集《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等。引证解释⒈ 三绺髭须。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 《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⒉ 指发、眉、须。引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⒊ 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