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引《汉书·匡衡传》:“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如淳 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故诗至入妙,有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使善説者代为指点,无不亹亹动人,即 匡 鼎解颐是已。”
词语解释匡鼎[ kuāng dǐng ]⒈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敬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服、应二说是也。贾谊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张氏之说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匡鼎来',不晓其意,妄作衡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说,乃云匡衡小名鼎,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张晏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匡衡。引证解释⒈ 颜师古 注:“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张晏 曰:‘ 匡衡 少时字 鼎,长乃易字 稚圭。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上言‘ 衡 敬报’,下言‘ 匡鼎 白’,知是字也。’ 服、应 二説是也。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 张氏 之説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不晓其意,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引《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於里巷,多有妄説,乃云 匡衡 小名 鼎,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 匡衡。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諫留 匡鼎,诸儒引 服虔。”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言《诗》 匡鼎 功名薄,去国 虞翻 骨相屯。”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匡鼎 以説《诗》名, 许 君以《説文》著,凡此之属,不絶於史,则又流入传记矣。”
词语解释解颐[ jiě yí ]⒈ 开颜欢笑;欢笑。例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英smile;引证解释⒈ 一则,语多兴趣,阅者靡不解颐。”一则,语多兴趣,阅者靡不解颐。”引谓开颜欢笑。语出《汉书·匡衡传》:“无説《诗》, 匡 鼎 来; 匡 説《诗》,解人颐。”唐 杜甫 《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诙谐本色》:“詼谐词语必须本地风光,方可解颐喷饭。”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备考:“近忽于《扬州日报》封面,刊登“朱某 求婚广告”国语辞典解颐[ jiě yí ]⒈ 颐,下巴。解颐指笑得下巴脱落。形容人开怀而笑。也作「解颜」。引《汉书·卷八一·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听其声,可以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