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明清时,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官署合称“科道两衙门”。
⒈ 明 清 时,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官署合称“科道两衙门”。
引明 周暉 《金陵琐事·雅谑》:“张江陵 鈐束科道两衙门,官不敢扬眉吐舌略陈异己之説。”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翰林院并科道两衙门各位老爷,都在堂上贺喜。”
词语解释科道[ kē dào ]⒈ 指科道官。⒉ 指科道两衙门。引证解释⒈ 指科道官。引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⒉ 指科道两衙门。引明 周暉 《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 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国语辞典科道[ kē dào ]⒈ 明、清时,督察院所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及十五道监察使的统称。
词语解释衙门[ yá men ]⒈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官署。英yamen,government office in old China;引证解释⒈ 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引《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门虚寂,无復诉讼者。”明 马愈 《马氏日抄·牌额》:“正统 间,京师营造衙门,其牌额皆 程南云 书。”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只指望讨几封荐书,往各衙门走走。”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⒉ 比喻官僚机关。引巴金 《关于<龙·虎·狗>(一)》:“机关的衙门并不堂皇,官员不多,然而他们有权威。”张石山 《镢柄韩宝山》五:“妈!咱走!这衙门不是给咱老百姓开的!”⒊ 唐 代宫殿的大门。引《旧唐书·张仲方传》:“閤门使 马元贄 斜开 宣政门 传宣曰:‘有敕召左散骑常侍 张仲方。’ 仲方 出班, 元贄 宣曰:‘ 仲方 可京兆尹。’然后衙门大开唤仗。”国语辞典衙门[ yá mén ]⒈ 唐代皇宫前殿的殿门。引《旧唐书·卷一七一·张仲方传》:「翌日,两省官入朝,宣政衙门未开,百官错立于朝堂。」⒉ 旧时官吏办公、办事的地方。也作「牙门」。引《红楼梦·第四八回》:「著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